ID:2
要闻频道: 要闻 / 产业 / 国内 / 国际 / 专题 /

10月20日讯:10月中旬,Lending Club(简称LC)和拍拍贷——这两家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P2P网贷平台,前者宣布退出网贷业务,后者完成清退,彻底P2P告别。

P2P网贷消亡至今,人们还没忘记的几大“前锋”,大概要数孟加拉的格莱珉银行和美国的LC。他们代表了两种形态,前者践行一种兼济天下的道德情怀,后者代表一种技术革新的商业模式。

2008年8月,LC业务暂停6个月后,重新开始放贷。

这时,放贷模式已经改变,之前,LC撮合贷款人和借款人直接借贷。现在,贷款人向LC合作的银行申请贷款,银行放贷给贷款人,再将贷款以支付凭证的形式卖给LC,LC付完钱给银行后,再将支付凭证转让给投资人。

这个过程,就是一个非标资产的证券化,贷款人违约了, LC不赔偿投资人。一直到2014年,LC都只提供个人信贷服务,这年,LC开始给企业提供商业信贷,给个人提供教育与医疗信贷。

一直到2020年,LC14年的坚持,换来了无尽的亏损,2014年底上市后,Lending Club的营收数据开始亮出来,2016至2019年,它分别亏损1.46亿、1.53亿、1.28亿、3070万美元。去年,LC收购了一家名为Radius的波士顿在线银行后,再也不愿仍受这种屈辱,今年10月,宣布退出网贷业务,LC说:

继续提供P2P服务在经济上不现实。

LC创立那年,格莱珉银行的中国学徒拍拍贷出现。从时间上算起来,只比LC晚一个月。和中国后来兴起的所有网贷平台不一样,拍拍贷13年里只做纯线上借贷模式,但这条路足够难,一直到2016年,上线9年后,拍拍贷才开始盈利,而盈利背后的功臣,很大一部分来自助贷业务,它们似乎验证着LC的结论:P2P借贷在经济上是不现实的。

从2007年到2020年,拍拍贷的中国同行在做什么呢?

还记得5年前,P2P曾被高捧为金融创新。然而,它唯一的新鲜玩法是P2P技术——即点对点技术,而金融的本质风险,未能得到重视。

13年来,中国的P2P平台引狼入室,引入了资金池、第三方担保,做了风险自担的刚性兑付模式。

视界-P2P最后两滴泪落下!

视界-P2P最后两滴泪落下!

13年来,它们跟在银行后面,捡着原本被银行业金融机构风控筛选下的次级资产,在信用兜底、刚性兑付的商业模式下。通常是负债端能规模大肆扩张,资产端仍然维持它的风险本质,并且缺乏征信条件与风控有效性,这个时候,坏账产生并积累,P2P平台又通过如自动投标等手段,将不良债权,转让给新入的投资人。

过高的坏账和信用背书,要求P2P重资产运营,但信用中介这件事,轻资产的P2P哪能做得了?于是负债端大肆扩张,做大规模,用规模来延缓坏账率的风险爆发,风险逐渐累积,敞口放大,规模只能升高,不能降,20亿元、30亿元……直到自己也够不着。

所以,当2017年监管层拉下“双降”的铡刀,爆雷潮开始。这时P2P如梦初醒,谋求脱身上岸。但绝大部分平台,死于坏账风险敞口放大后的资金链断裂。2017年8月的“双降”以来,1800多家在运营平台死亡。

去年3月,运营10年、以大标著称红岭创投宣布清盘。创始人周世平曾在遭受数次亿元级借款违约中,表现出悲怆的英雄主义兜底行为,获得了投资人盛赞,但这些兜底的坏账后遗症,拖垮了红岭创投。

同一月,待还余额145亿元的团贷网爆雷,它的悲剧代表了过去十几年里网贷乱象的种种:或假标、资金池,或自融,或资金与期限错配,不同的是爆雷的先后,有资金实力的多撑一会,没资金实力的就早死早跑路。

很多人将这一轮P2P消亡的导火索归结为2016年以来经济下行,以及它引发的中小企业生存困境,进而引发资金流枯竭,最终体现在P2P借贷上的还款困难。

但如果没有这个催化剂,不善于风险控制的P2P资金链断裂也是迟早的事。所有的P2P早期都以放松借款准入门槛来扩张资产规模种下的恶果,都在在进入借贷周期还款阶段时,转变成坏账的风险了,这种短视,让很多P2P的生存周期长不过五、六年,短则一、两年。

P2P一度出现过6200多家,如今仅剩下15家,死亡率99.8%。每一家平台的死亡,都是一声叹息、一幕惨剧。到了人人喊打的境地,所以当2019年底拍拍贷更名“信也科技”,并不再发布面向个人投资者的新标时,它赶紧说:

我们和P2P已经不再有什么关系了。

10月中旬,这个中国第一家P2P平台宣布完成所有P2P存量兑付,善终而退,算是给了行业一点面子:

它没有雷!

本文标题:财经365视界-P2P最后两滴泪落下! - 要闻
本文地址:www.luolss777/caijing/yaowen/10442.html

相关阅读

本文财经365视界-P2P最后两滴泪落下!由777股票学习网(luolss777.com)首发,欢迎转载,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。
免责声明:777股票学习网(www.luolss777.com)发布的所有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 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请自担。部分内容文章及图 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,版权归属于原作者,不保证该信息(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、图片、图表及数据)的准确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时 性、原创性等,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或致函告之 ,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关注财经365公众号(caijing365wz),获取最优质的财经报道! 分享到: 新浪微博 微信

扫描左侧二维码
看手机移动端,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